名稱: 常州市武進高新技術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地址: 常州市武進區延政中大道7號經緯大廈2201
電話: 0519-86311319
郵箱: postmaster@siamporosus.cn
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發布《我國再擔保機構發展狀況與政策建議》專題報告
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發布的《我國再擔保機構發展狀況與政策建議》專題報告顯示,自2007年東北再擔保公司成立以來,再擔保作為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基礎性環節和構建小微企業及“三農”融資支持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制度基本建立。專家表示,在經濟新常態、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和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意見》的大背景下,再擔保機構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擔保和再擔保機制因其在中小企業信用增級方面特有的外部性和溢出效應而為世界主要國家所重視。日前,國務院發布普惠金融發展五年規劃,規劃提出大力發展一批以政府出資為主的融資擔保機構或基金,推進建立重點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省級再擔保機構,研究論證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就再擔保而言,再擔保機制的建立和發展,是完善我國融資擔保體系制度性創新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再擔保機構運行情況如何?再擔保行業發展面臨哪些問題?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組織業內相關專業人員成立課題組,歷時數月,對全國省級及區域性再擔保機構,包括承擔再擔保職能的省級融資擔保機構進行了調研,并最終形成近兩萬字的《我國再擔保機構發展狀況與政策建議》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覆蓋全國的再擔保體系基本建立
自2007年東北再擔保公司成立以來,再擔保作為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基礎性環節和構建小微企業及“三農”融資支持長效機制的一項重要制度已經基本建立。據報告統計,截至2014年底,有24個省(市、區)建立了再擔保機構或明確了再擔保職能的融資機構,另有江西、廣西、重慶和四川4省(市、區)正在積極籌建中,海南、西藏與新疆3省(區)還未明確本地區再擔保職能的承接機構。24個省份共成立區域性、省級再擔保職能(或部分職能)的再擔保機構25家,其中北京、山西、內蒙古、上海、江蘇等13個省份成立了省級再擔保機構;天津、河北、黑龍江、安徽等9個省份明確了承擔省級再擔保職能(或部分職能)的融資擔保性擔保機構;東北再擔保的業務覆蓋東北三省與內蒙古。
“本次共調研了20家機構,包括安徽擔保、江蘇再擔保、東北再擔保、河南擔保、北京再擔保、廣東再擔保、青海擔保等。調研發現,近年來,我國再擔保機構以政府政策為導向,以多元化的再擔保產品為切入點,以提升行業整體服務能力為目標,通過發揮再擔保的增信擴能、分險補償、引領規范重要機制作用,穩步提升擔保規模,不斷放大杠桿效應,進一步提高了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再擔保框架性體系。”作為課題組負責人,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文政告訴記者。
據統計,20家再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總計401.4億元,平均注冊資本金規模20.07億元;凈資產總計446.52億元,平均凈資產22.33億元。其中,注冊資本20億元以上(含)的有9家,20億元以下的有11家。從股權結構看,20家再擔保機構均為國有控股,部分機構引入民營股東或社會投資人出資。
再擔保主營業務營收難度較大
根據調研可獲得的財務數據,截至2014年末;17家機構再擔保在保余額總計2562.06億元,從規模分布看,在保余額超過300億元的有3家,分別是安徽擔保586.73億元、江蘇再擔保446.5億元、北京再擔保352.85億元。年末在保余額100億元至300億元之間的機構有4家,分別是河南擔保245億元、東北再擔保218億元、廣東再擔保199.28億元、湖南擔保141億元。年末在保余額在10億元以下的有4家,分別是青海擔保7.36億元、山西擔保5.15億元、貴州再擔保1.29億元、山西再擔保1億元。
17家機構再擔保責任余額為1334億元。開展分險性質的比例再擔保有9家機構,分險比例再擔保責任余額共計411.93億元;開展連帶責任再擔保業務有7家機構,連帶再擔保責任余額共計298.08億元;開展一般再擔保業務有12家機構,一般再擔保責任余額總計1098.12億元;開展其他再擔保業務有兩家機構,其他再擔保責任余額共計10.29億元。
文政表示,隨著融資擔保行業風險暴露程度的增加,對再擔保機構分散風險的需求日益增強,比例再擔保業務在全國的推進力度亟待加強。另外,再擔保機構靠再擔保主業實現營收難度較大,大部分收入依賴直保業務和其他業務,包括資金運營收益、委貸以及股權投資收益等。從17家機構的營業收入構成看,2014年全年17家機構總營業收入33.49億元,其中再擔保收入3.3億元,收入占比9.92%;直保收入15.26億元,收入占比45.57%;其他收入14.91億元,收入占比44.52%。
再擔保機構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上述報告提出,從當前再擔保行業的資本回報率看,行業盈利能力仍處于較低水平。中小企業再擔保,從其功能屬性與政策目標看,并不具備商業化條件。在這個具有較強政策性的行業領域,公共財政應該主動承擔起主要出資主體和政策設計主體的職責,以確保再擔保的政策效果得以有效實現。
文政提出,在經濟新常態、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和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意見》的大背景下,再擔保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的發展機遇。“盡管近幾年再擔保機構作用日益凸顯,但其在促進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及再擔保自身機制的建設方面,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再擔保缺乏頂層設計,法律概念不明確,沒有相應行業規范;管理體制尚不完善,績效考核與功能定位不相匹配;分險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對市場需求響應度不高;銀擔合作不暢,銀行缺乏銀擔合作內生動力;縣區企業融資需求缺口大而擔保供給不足;配套政策設計還有缺失,現有政策需要加快落地實施。這些問題的解決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政說。